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系列1~3
1.黑夜白晝系列
黑夜白晝系列是我近年作為創作主軸的風景繪畫。在創作的掙扎過程中,我從東方美學裡找到一股能量,一股相對穩定的力量,並以此轉換了過往的創作心態和形式,包括技法、形式、內涵,希望能秉持開放的創作態度,持續不斷地相互融合與延伸。技法上,我嘗試了古典油畫技法中的多層次技法,使這種古典技法在當代的繪畫表現上能有一種新的可能性,由於這種適合多次堆疊並且細細描繪琢磨的基底,使得樹叢的表現上形成一堆一堆微小而綿密的超現實單位。內涵上,希望將東方繪畫中那種趨向中庸而沉默的內在精神,緩緩注入有別於西洋風景繪畫的形式上,使畫面凝結出一種緩慢而過度寧靜的意境與狀態。
黑夜,白晝,兩者為帶有文學與哲學意涵的詞彙。黑與白,用以加強本為明與暗的晝夜關係,使得晝夜更顯明暗而推至極致,企圖使觀者在高度描繪性的風景繪畫中,感受到超越時間框架限制的時空凝結之感,是一種逼近臨界的精神狀態。也正是這種創作中的摸索與推敲,讓我在此創作脈絡中,竄出一條另類的風景樣貌。2.紅雨系列
延續黑夜白晝系列,我試圖以「紅雨」,開展為一種另類的風景樣貌。紅雨一詞,與黑夜白晝為同一屬性的詞彙,且似乎更趨近於臨界點,而這也正對應了當代社會某種「過度的」的狀態,對於當代與現狀,人之於環境、人之於欲望的無限擴張及全面失控錯亂,因而造成的紅色警報聲響,是現今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因此,我嘗試將不同的繪畫語言強力併置、相互攪拌,描繪性的、扁平式的、潑灑滴流的等等,以一種趣味的、莫以名狀的、無意義的,等等意義將其並列呈現,如此從帶有些許神經質的崇高美感的黑夜白晝,拉出一條不同的軸線,使其自由開展。
佈局上,將平面表現的雨銳利化,形成一種和描繪性畫面的拼貼並呈,或作成一種撕裂畫面空間的工具,這種彆扭的強度,使觀者產生相對的不愉悅感,以及難以進入畫面的莫名感及陌生感,但也因此陌生感,意義更能若有似無的無限連結與擴散。此種佇立其前卻難以閱讀的混亂感,或許也呼應了當代人類身處高度科技發展的現狀,對於龐雜而快速更新的資訊在歸納應用上的征服感與速度感,以及相對無力感。
3.抽象系列---「鳥飛絕」
此系列作品試圖以一種抽象的繪畫形式作為自己在創作上的另類探索。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為此系列創作之靈感開端。由於我酷愛此詩,也迷戀作品中帶有廢墟與殘骸的孤獨滅絕況味,此詩力度之強大,將極大與極小之相對性擴張至極致並融於形式中,是對於人生哲學體悟的高度美學展現。
而我,是生存於完美與崩解夾縫中的人類,就像是駭客任務的主角Neal在母體與虛擬世界穿梭的狀態,鋼索上的搖擺姿態是進入真實世界的有限渡口,因此,以此作為我抽象系列的命題。而詩中一詞---〝鳥飛絕〞,是系列的主要命題,我以有別於主體式的抽象表現形式出發,用手塗抹,或潑灑,或滴流,以刮版刮上顏料,用工具將顏料堆砌置放在平面框架之上,去除掉〝畫〞的動作,也去除掉主題的意識,使作品在模糊或雜亂無章之中自行衍伸出意義,用材料展現一種混沌或宇宙初始之感,帶有廢墟美學那樣完美卻又似崩解的精神樣貌。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時空幻影」
「時空幻影」-蘇憲法暨蔡勝全/林怡君/吳柏嘉/陳鏘旭師生聯展
2012年8月4日至9月1日
開幕茶會:8月4日(六)下午三點
藝術家下午茶沙龍:8月18日(六)下午三點
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時間與空間構成了整個宇宙,但對於一個藝術創作者而言,在真實空間與想像空間之間,卻可幻化出一幅幅具象或是抽象的繪畫作品。每一幅畫作,不僅凝聚著藝術家的創作當下,也就是繪畫的瞬間特質外,同時映照出創作者當時的時空場域;而不論時空如何的流逝轉換,對觀者而言,甚或還能發現連結不同時空的共通情感。因此,國泰世華藝術中心以「時空幻影」為題,邀請師大美術系教授蘇憲法老師與其博士班學生蔡勝全、林怡君、吳柏嘉與陳鏘旭四位藝術家共同展出他們的作品。
蘇憲法此次展出2012全新創作之作品,喜愛旅行的他,這次將行旅歐洲倫敦、威尼斯的足跡化為畫布上美麗的風景,透過他細膩的筆觸與寫意的奔放之姿,不僅引領著我們進入另一個時空,畫作中朦朧深遠的意境與無與倫比的美景更讓人心嚮神往。
另外四位藝術家目前均就讀於師大美術研究所創作理論組博士班,他們不僅已有豐富的展覽經驗,更多獲得過各類藝術獎項的肯定。蔡勝全這次展出之畫作中有數幅以異國城市的象徵主體為重點,鮮明的色彩交織融合出讓人感到明亮愉悅的一種視覺形象。林怡君的作品則透露出些許關於時間—存在的訊息,作品中部份傳達出一種很紙張的特質,彷如剪紙碎屑般的飄散遊戲,讓作品的時間性也在堆疊增減行進中,半透明地交疊出一些不完整與片段性。吳柏嘉則以<宅。宇>系列展出,在宇宙與星球之間,疆域與疆域之間,彷如讓我們漫遊在各種異域間。陳鏘旭的作品雖以自然風景為創作主軸,卻似乎已然跨越了時間性,顯現一股寧靜雅緻之風格,隱隱透露著一種創作者的內在情感與精神 。
為了讓更多喜愛藝術的朋友能貼近藝術家的創作和思考理念,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特於8月18日下午三點舉辦藝術家沙龍茶會,邀請五位藝術家至現場,歡迎你前來觀展。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一方心田
趕在倒數第二天,硬是擠出時間到北美館看黃銘昌的一方心田個展,見證了一位創作者完整而令人佩服的生命力。
如此一說,好的當代藝術必須具備一種陌生感,那是令人前所未見前所未感的感知連結,進而帶領觀者進入一個超想像空間。地球人之於這種感受的體驗,我想外星人的頻率會更高。
那麼,一方心田,不過就是一張張照片的放大,如此而已。如果只看網路圖片,充其量就只能夠是平凡的鄉土寫實,或台灣照相寫實主義的面貌,是嗎?!是吧??陌生感,何來有之?
之於當代人;之於都市人;之於數位時代的低頭族人類而言,"田",或許再陌生也不過,或許已塵封在數十層之下的檔案資料庫裡。而我,卡在進退兩難的數位時代與舊時代中間,在當代的美術館裡,嗅到了一股陌生的氣味。
屢試不爽,總能在一個成熟的創作者生命裡,看見一道又一道掙扎的痕跡,它翻山越嶺的和泥濘攪和,那些清清楚楚的刻痕在單單一兩件作品中是無法展現強而有力的震撼力。就像農夫的勞動,只是平凡無奇的例行公事,而之於一整片遙望無際的翠綠田野,爾或風雨摧毀後的整片巨大勞動廢墟,開展出的是一種完整而非完美的生命價值。
掙扎,是真正值得歌頌的巨大勞動。
黃銘昌用綷點與線描,像是密密麻麻的稻田與電視節目的當機斷線,加上帕洛克抽象表現的綜合視覺體驗,全面栽植成一個面貌鮮明的神經質者。從這樣的特質裡,再看到每個如鏡頭框架所架構出來的鄉土風情,透過如此轉換,我感受到了一種奇特的風光明媚,以及風光明媚下令人震撼的生命韌度。
2006 風中的水稻田
如此一說,好的當代藝術必須具備一種陌生感,那是令人前所未見前所未感的感知連結,進而帶領觀者進入一個超想像空間。地球人之於這種感受的體驗,我想外星人的頻率會更高。
那麼,一方心田,不過就是一張張照片的放大,如此而已。如果只看網路圖片,充其量就只能夠是平凡的鄉土寫實,或台灣照相寫實主義的面貌,是嗎?!是吧??陌生感,何來有之?
之於當代人;之於都市人;之於數位時代的低頭族人類而言,"田",或許再陌生也不過,或許已塵封在數十層之下的檔案資料庫裡。而我,卡在進退兩難的數位時代與舊時代中間,在當代的美術館裡,嗅到了一股陌生的氣味。
屢試不爽,總能在一個成熟的創作者生命裡,看見一道又一道掙扎的痕跡,它翻山越嶺的和泥濘攪和,那些清清楚楚的刻痕在單單一兩件作品中是無法展現強而有力的震撼力。就像農夫的勞動,只是平凡無奇的例行公事,而之於一整片遙望無際的翠綠田野,爾或風雨摧毀後的整片巨大勞動廢墟,開展出的是一種完整而非完美的生命價值。
掙扎,是真正值得歌頌的巨大勞動。
黃銘昌用綷點與線描,像是密密麻麻的稻田與電視節目的當機斷線,加上帕洛克抽象表現的綜合視覺體驗,全面栽植成一個面貌鮮明的神經質者。從這樣的特質裡,再看到每個如鏡頭框架所架構出來的鄉土風情,透過如此轉換,我感受到了一種奇特的風光明媚,以及風光明媚下令人震撼的生命韌度。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王壺三尊
未完成 王壺三尊。漆器。
1飛天南蠻壺。
2無奈至尊壺。L:8cm W:8cm H:7.5cm。生漆,漆灰,金剛砂,紙,紗布。
3喜上眉梢壺。
茶壺,造型優美體態飽滿,看到茶壺總能聞到濃濃的茶香,和一連串的恬淡。
我設計了幾款茶壺造型,以兩手一攤的"無奈"為靈感來源。總覺得人生百態個中滋味或許皆參雜了些許"無奈"。
我將這個意象融入了茶壺中,並以漆藝的軀殼賦予無奈壺形象,百般把玩之下,總覺得我造的無奈壺或許自己本身並無那麼無奈吧!?心開了,也喜上眉梢了~因此就以相似造形造了"喜上眉梢壺";接著再做些許改良造了"飛天南蠻"。
"飛天南蠻"從何而來??其實是因為我喜歡那些飛在天空中的,像是小鳥.飛機.直升機.熱氣球等等的形象,因此取作"飛天",而"南蠻"則是南方的野人之意,有種自我調侃,卻也自得其樂之意。
我很少嘗試立體作品,但因為這個漆器無奈壺,讓我對立體作品更加產生興趣了。
漆器作品之二 : 黑洞---有容乃大。(紙胎仿舊)
這是用紙做成的立體容器,因緣際會,雲科大的漆藝助理佩萱小姐教了我這個仿舊的作法,也省了我繼續拋光打磨至天荒地老並加上色繪其上之擾。仿舊後並於表面敷上數十層的生漆,那種黑中帶紅,紅中透亮的感覺,實在令人愛不釋手啊~~
而釉亮的深黑色洞口,令我聯想到黑洞,看似個可怕的力量,但也因此而成其大,故以名之。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soft punch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摘錄>德勒茲 巴洛克 全球化
p.12
早在"創意產業"一詞蔚為流行之前,德勒茲與瓜達利在一九九一年的<什麼是哲學?>已預示了"創意產業"潮流的到來,並對之提出最深刻嚴厲的批判撻伐:
"最後,達到最徹底的恥辱,當資訊,市場,設計,廣告,所有這些廣易的傳播學科,佔用概念這個字,宣稱:這是我們的志業,我們是創意人!我們才是概念的朋友,我們把概念輸入我們的電腦。資訊與創造性,概念與產業:一個已然巨量的參考書目。"市場機制重新攪和概念與事件的特定關聯,它使得今天唯一的事件就是商品展示,唯一的概念就是可銷售的產品。
( Deleuze & Guattari,1991:15)
早在"創意產業"一詞蔚為流行之前,德勒茲與瓜達利在一九九一年的<什麼是哲學?>已預示了"創意產業"潮流的到來,並對之提出最深刻嚴厲的批判撻伐:
"最後,達到最徹底的恥辱,當資訊,市場,設計,廣告,所有這些廣易的傳播學科,佔用概念這個字,宣稱:這是我們的志業,我們是創意人!我們才是概念的朋友,我們把概念輸入我們的電腦。資訊與創造性,概念與產業:一個已然巨量的參考書目。"市場機制重新攪和概念與事件的特定關聯,它使得今天唯一的事件就是商品展示,唯一的概念就是可銷售的產品。
( Deleuze & Guattari,1991:15)
訂閱:
文章 (Atom)